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通知公告
挖掘培育岳阳港口文化 助推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建设
编稿时间: 2024-05-21 09:29 来源: 岳阳市档案馆 
 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弘扬好,延续历史文脉。岳阳,滨洞庭,临长江,因水而生,伴港而荣,依港而兴。港口不仅催生了这座巴陵古郡与现代新城,也演绎着城市经济繁荣与文化精彩。各种文化在港口水域汇集、交融、发展,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港口文化,成为港口崛起重要的精神力量,也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一、岳阳港口历史悠久

  早在殷商时期,商人南下,城陵矶就逐渐形成了原始港口——大彭城。随着灵渠开凿、洞庭湖平原演变成大湖,岳阳成为内联四水、外通长江的水运交通枢纽。自隋唐,岳阳成为漕粮、商米运输必经之地。从北宋开始,城陵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港口,并设卡抽取税金。

  1898年英国要求清政府开岳州为商埠。1899年11月13日,岳阳依议正式设关开埠,外轮涌入,民族航运业兴起。岳阳也成为物资集散、转运、过驳基地,形成一定规模的港口作业条件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改扩建,岳阳楼附近的岳阳港于1960年8月被辟为全国22个水陆联运换装港之一。1970年城陵矶港被辟为水陆联运换装港,成为长江中游干支联系、水陆中转的重要港口。

  1980年,城陵矶港对外开放。1992年,岳阳被国家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,城陵矶港5000吨级外贸码头建成,战略地位日显重要。1996年,城陵矶港对外籍船舶开放。2000年底商品汽车滚装泊位正式投入使用,城陵矶港成为湖南唯一拥有专业化滚装泊位的港口。2002年,城陵矶港并入湖南泰格林纸集团,进行了全面改革。2004年,城陵矶港列入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。

  2005年,交通部将城陵矶港列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。2009年,城陵矶国际集装箱港开港运营,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正式成立。自此城陵矶港高速发展,新港一、二期工程竣工,建成3个3000吨级泊位,“一区一港四口岸”6个国家级口岸平台落户岳阳,港区内联四水,外通江海,逐步形成承东解接西、贯通南北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。2020年9月,中国(湖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分片揭牌以来,城陵矶港口竞争力和首位度不断提高,正式迈入世界内河百万标箱枢纽港口俱乐部,从内河港走向开放最前沿。

  二、岳阳港口文化独具特色

  岳阳襟湖带江,地处南北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汇之处,岳阳文化、长江文化、南北文化、中西文化和湖湘文化在此融汇演化,逐渐形成独特的岳阳港口文化。

  一是南北文化与中西文化融合,孕育出开放包容的内核。岳阳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。商人南下带来的商文化、楚国迁徙来的灭国移民带来的荆楚文化,明清时期“江西填湖广”带来的移民文化,与本地土著越族文化融合发展,造就了岳阳人对外来的各种文化与语言、生活习俗与思想观念有着积久成深的包容性。因而,岳阳成为湖南第一个自主开埠的城市。随着岳阳开埠,西方民主思想、科学文化知识与本土文化碰撞、交融、发展并传播到岳阳全境,进一步促进岳阳民众思想解放,为岳阳社会经济的早期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动力。

  二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碰撞,引领了与时俱进的潮流。岳阳农耕文化以湖湘文化为基础,精髓是“经世致用”。因港口通江达海之优势,岳阳得对外开放风气之先,海洋文化进入岳阳,开阔了岳阳人的眼界。注重实践的湖湘文化与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碰撞,让岳阳人认识到必须克服内陆意识,用全球视野来寻求发展途径,全方位地实现对外开放。新中国成立后,岳阳人抢抓机遇,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,将城陵矶港逐步从一个江岸码头、百年老港发展到黄金口岸、现代港区,从内河航运到通江达海,步入“蓝海”时代。

  三是从靠水吃水向生态文明转变,倡导了胸怀大局的气度。岳阳人靠水吃水,向河湖攫取生存资源。始于宋代的围湖造田,70年代以来的“化工围江”,长期乱采盗采砂石,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岳阳市委足球比分,足球直播开展大力整治,平垸行洪、退田还湖堤垸62个。特别是2018年以来,岳阳市坚决扛牢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的政治责任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,开展长江岸线整治和港口提质改造,搬迁关停污染企业,大力发展高端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,让绿色成为岳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  四是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冲突,滋养出务实致用的风尚。千百年来,迁客骚人、政要名家、文儒武将多会于岳阳,形成了以心忧天下、济世救民为核心的精英文化。而依托港口,逐渐发展繁荣的商业区,逐渐派生出码头文化、酒文化、茶文化、会馆(帮会)文化等世俗文化。精英文化背后是家国大义,世俗文明身后是柴米油盐,这两种文化表面上互不相干,实际上在碰撞中融合,在渗透中发展,衍生出务实致用的风尚,共同为推动岳阳港口发展和城市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
  五是洪水灾害与连年战争影响,打下了不忘历史的烙印。岳阳境内水系发达,千百年来,洪涝灾害频发。又因其是兵家必争之地,战乱频繁。每遇洪水与战争,岳阳城必遭涂毒,城垣被毁,人口锐减,而位于前沿阵地的港口更是深受其害。一次次的巨大创痛,让岳阳人即使处于和平年代,仍然不忘历史,忧患意识深入骨髓。经过一代代历史沉淀,更升华为忧国忧民的忧乐精神,成为激励岳阳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。

  岳阳港口文化特色的形成与时代密切有关,好坏兼济,良莠并存,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陈旧的、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。如,“守码头”思想。岳阳人经商者众,商人习气颇浓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的思维定势,让岳阳人重视“守码头”贸易获利,而忽视“建码头”拓展舞台。导致重工业、轻水运的思想在很长时期不同程度存在,在城市布局上依托口岸发展岳阳经济这一特色没有突出,港口发展规划制定缓慢。“占码头”观念。旧时的岳阳码头是地痞流氓的温床,他们开帮口设把头,三刀六眼占码头,帮派内部也极易产生内讧。这种码头帮会的江湖气息,至今仍有影响,拉帮结伙排异排外、圈子意识依然在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。导致港口企业体制混乱,服务意识淡泊,“内内合作”欠缺,影响了港口协调发展。“挑码头”意识。码头工人过的都是“千年扁担万年箩,压得腰弯背又驼”的生活,在获得生存必要的物质资料后就容易产生满足心理,只知守土为安,缺乏闯市场的胆识和能力。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岳阳水运不受重视,水运企业自身也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,企业发展缺乏长远、整体规划。这些消极的旧思想、旧习性,严重制约了岳阳水运优势发挥和港口良性发展,必须予以摒弃。

  三、岳阳港口文化意义重大

  港口文化是港口发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,在推进港口飞速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  1. 港口是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,需要文化来支撑。岳阳是湖南通江达海、对外开放的大门户、总枢纽,被省委、省政府定位为“通江达海的增长极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”,港口是岳阳竞争的先天优势、核心优势,港口文化也无疑是岳阳文化的特色所在、精华所在,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代表性。

  2. 港口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,需要文化来引领。在岳阳建设省域副中心“产业强劲、开放领跑、绿色示范、人民共富”的战略布局中,港口是最突出、最关键、最有力的战略支点。港口地位越重要、发展速度越快,越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强劲引领。岳阳延续港口文化优秀基因,赋予港口文化时代内涵,是落实发展战略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  3. 港口是文旅融合的前沿阵地,需要文化来吸引。岳阳因水而生、因水而兴、因水而美,擦亮港口文化品牌,就找到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结合点、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部,能最集中、最直观地展示岳阳地域文化特色,进一步唱响“洞庭天下水、岳阳天下楼”的文旅品牌,做强做大岳阳楼洞庭湖文旅千亿产业。

  4. 港口是城市建设的坚实依托,需要文化来提神。港口沉淀着2000多年的岳阳历史文化,牵系着无数巴陵儿女的浓浓乡愁,将港口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和建设,挖掘文化内涵,体现各个片区、街道、建筑的特色风格,以文化“软实力”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,进一步做大城市体量、做强城市实力。

  四、挖掘培育岳阳港口文化势在必行

  港口文化是岳阳文化的特色所在,也是湖湘文化的余脉所系。在创新引领、开放崛起的今天,开放兼容、勇于进取的港口文化是新时代湖湘文化最好的延伸和补充。只有坚持融入时代、融入大局、融入民心,港口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、发挥重大作用。

  (一)突出“强龙头”,提升港口战略地位

  岳阳港口岸线是岳阳乃至整个湖南重要的战略资源。建设现代港口文化要站在全省、全国,乃至全球的视角来认识,突出港口在开放发展中的“龙头”地位,加快建设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。坚持高位推动,统筹谋划。要全力以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长三角经济一体化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,加快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和通江达海内河航道体系建设,向上争取港口、航运、物流、电子商务、信息化建设等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,形成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和有利条件。促进港城融合,以港兴城。扎实推进城市与港口融合,发挥“新老港口工业旅游+多元产业效应”,密切与临江沿湖地带的联系,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。开展长江岸线文化合作,共享旅游资源,构建港口、产业及城市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。注重功能分区,综合配套。根据《岳阳港总体规划(2035)》加快创建以城陵矶新港区为核心的国家高新区,加快构建“公铁水空”交通综合体,打造功能优、配套好的企业基地和社区生活圈,以便利、舒适、健康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服务港口和地方经济发展。

  (二)注重“固根本”,完善发展体制机制

  岳阳港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既要加强港口“硬件”建设,又要加强“软件”建设,建设现代制度文化,完善发展体制机制。注重大整合。要学习宁波、舟山港口一体化战略,武汉新港整合港口经验,以省港集团为抓手,突出强化岳阳港“核心”地位,对内整合长沙、常德、郴州、益阳、湘潭等港口资源,推动与长沙、郴州自贸试验区片区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,妥善处理与省内港口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,促进港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。促进大联合。要发挥岳阳港的长江中游地区集装箱枢纽优势,利用水空铁公联动效应,增强“水水中转”和省内喂给港供运;加强与上海港和长三角地区港口的联运合作,发展远洋航运;完善立体交通体系,构建开放循环网络;加强与竞争对手、与物流链和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联合,实现借力发展、凭势起飞。加快大融合。要积极融入“一带一部”和长江经济带、沿江环湖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圈子,加强战略支点建设,增强港口对外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;盯紧国际市场、长江经济带流域和长三角地区,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旅交融;强化集装箱物流运输对产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,让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红利更大化,加快推动岳阳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
  (三)注重“树形象”,彰显城市港口特色

  岳阳港口要统筹保护与开发,厚植文化底蕴,凸显自身特色。一方面,保护港口历史文脉。以岳阳楼、岳州文庙等历史文化古迹为载体,高起点、高标准规划建设岳州古城和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。统筹抓好历史建筑保护开发,打造一批体现岳阳历史底蕴的文化广场、文化走廊、文化场馆和主题公园。有效盘活老旧厂房资源,发展艺术、文博、文创、现代书店、数字娱乐等产业,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,延续城市文脉、留住“岳阳记忆”。另一方面,挖掘传承港口文化。可参照西班牙、法国、美国等国老港游憩化改造经验,开展“一湖两岸”建设工程,东岸片区依托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实施老街老巷老港创意化改造,提升城市现代化品质;西岸片区依托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禀赋,推动构建沿江沿湖风光带。依托岳阳楼洞庭旅游度假区建设,以国际一流标准,聚力打造城市客厅,布置地标性建筑。积极开展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,加快构建全域绿色体系。

  (四)注重“利长远”,加强港口生态保护

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港口发展要根植绿色发展理念,构建绿色发展文化,坚持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构筑全社会共抓大保护合力。统筹规划保护岸线。继续加强岸线规划,合理布局,打破岸线“坛坛罐罐”布局,实现岸线利用节约高效;加强岸线保护、生态景观保护,高标准进行生态复绿和码头整治,促进港口生态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发展。节能减排保护水体。宣扬绿色航运意识,落实港区生活污水、各类生产性污水收集和处理措施;落实船舶生活污水和能源污染处理装置;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,逐步推行绿色港口、绿色船舶、绿色能源科技建设。绿色发展保护环境。坚持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;制定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;实施《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》《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》,抓好长江“十年禁渔”;引导干部政绩观与发展观转变,把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发展的高素质,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。

  (五)注重“铸灵魂”,重塑现代港口文化

  文化的影响是长久的,也是巨大的。宁波港迅速崛起,就得益于港口文化建设与港口精神的弘扬。当前岳阳港口文化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:一是优质高效的服务。要汲取世界港口文化精华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着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要敢于弘扬“骆驼精神”,增强“店小二”“服务员”意识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。二是规范文明的环境。以居安思危、先忧后乐的精神,增强“亲商、爱商、重商”意识,打造规范、文明、安全的港口环境。致力提升管理质效,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深化文明创建,留住人心,集聚人气。三是开放包容的胸怀。港口文化的开放包容是城市经济文化保持较高活力的源泉。身为巴陵儿女,应当具有洞庭湖那样衔远山、吞长江的大气和包容,立足湖南、联通全国、面向世界,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走向市场、寻求伙伴。四是守正创新的氛围。把握战略机遇,探究创新发展路径,为港口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。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机制,激发创新创造活力,带动湖南腹地产业集聚发展,助力“三高四新”战略深入实施,助推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。


  课题组成员:余友安、傅电仁、刘明、田丽群、汪慧文、杨润珍、万晶露、饶敏敏、任为、张详苓

 
 
打印本页
关闭窗口